由于材料特性,鋼帶管的應用范圍要比水泥管要寬廣的多。同時對施工的要求也要容易的多。
下面分別對水泥管和鋼帶管的施工要點進行分析
水泥管施工方案:
1、施工放樣: 采用全站儀放出管線,水準儀測量高程。
2、管節運輸與裝卸: 待運的管節其各項質量指標應符合設計及規范要求,采用汽車運輸到場,吊車裝卸到位。在裝卸和運輸過程中,應小心謹慎,防止管節滾動、互相碰撞造成破壞。
3、基坑開挖及處理: 按放出的開挖線及開挖深度,用挖掘機開挖至基底設計高以上0.2m處,用人工清基至設計標高。隨后進行基底承載力檢測,若承載力不足,則用砂礫石換填處理,處理深度以觸探應力檢測結果決定,寬度以基礎寬度加兩邊各0.5m。換填的砂礫石需分層填筑、分層夯實。
4、基礎下部混凝土澆筑: 在基底地基承載力達到要求后,就可以澆筑基礎混凝土。澆筑基礎混凝土時表面不要收光,以利于與管身包裹混凝土結合。
5、水泥管管安設: 利用吊車吊卸,人工輔助安放到位。管節接頭一般采用剛性接頭,每10m設置變形縫接頭一道。
6、基礎上部混凝土(管身包裹混凝土)澆筑:水泥管安放好后,經檢查無誤后就可澆筑基礎上部混凝土(管身包裹混凝土)。
7、洞口施工: 出入口端墻、翼墻、涵底(端墻外涵底鋪裝)施工,施工時注意結構尺寸。
8、鋪設涵管防水層及修整: 按設計要求鋪設水泥管防水層,缺口填土及修建加固工程。
9、回填: 安裝完成后,當涵洞砌體砂漿或混凝土強度達到設計強度的75%時就可進行回填,回填時應從涵洞洞身兩側不小于2倍孔徑范圍內,同時按水平分層,對稱地按照設計要求的壓實度填筑、夯(壓)實。
1、溝槽開挖 溝槽同樣采用小型挖掘機按雨水管道施工方法開挖。
2、管道基礎 管道應采用土弧基礎。對一般土質,應在管底以下原狀土地基或經回填夯實的地基上鋪設一層厚度為100mm的中粗砂基礎層;當地基土質較差時,可采用鋪墊厚度不小于200mm的砂礫基礎層,也可分二層鋪設,下層用粒徑為5~32mm的碎石,厚度100~150mm,上層中粗砂,厚度不小于50mm,基礎密度應符合本規程的規定。對軟土地基,當地基承載力小于設計要求或由于施工降水等原因,地基原狀土被擾動面影響地基承載能力時,先對地基進行加固處理,在達到規定的地基承載能力后,在鋪設中粗砂基礎層。本工程由于開挖后基礎全部是砂礫,可根據現場情況把水抽至30mm后回填中粗砂,人工整平后鋪設管道。
3、管道焊接 目前,已在工程中廣泛應用的連接方法主要有:熱熔擠出焊接、電熱熔帶焊接
4、管道回填 管道輻射后應立即進行溝槽回填。在密閉性檢驗前3,除接頭部位可外露外,管道兩側和管頂以上的回填高度不宜小于0.5米;密閉性檢驗合格后,應及時回填其他部位。必要時應采取臨時限位措施,防止上浮。管底基礎部位開始到管頂以上0.7m范圍內,用人工回填,嚴禁用機械推土機回填。回填前排出溝槽積水。不得回填淤泥、有機制土及凍土。回填土中不應含有石塊、磚及其他雜硬帶有棱角的大塊物體。回填時應分層對稱進行,每層回填高度就不大于0.2m,以確保管道與檢查井不產生位移。從管底到管頂以上0.4m范圍內的溝槽回填材料,可用用碎石屑、粒徑小于40mm的砂礫、中粗黃砂、粉煤或開挖出來的易于夯實的良質土。設計管基支承角2α范圍內中粗砂填充密實。
5、檢查井砌筑